除了门当户对,婚姻市场中还有哪些容易被pick的家庭特征?-ag凯发真人

  除了门当户对,婚姻市场中还有哪些容易被pick的家庭特征?-ag凯发真人

除了门当户对,婚姻市场中还有哪些容易被pick的家庭特征?

2018/07/14
导读
“和谁结婚”的背后看似是个体自主的选择,实际上反映了不同群体间婚姻地位配对的规律。

图源:pixabay.com


撰文 | 曾迪洋

责编 | 钱    岳


      


作为重要的社会制度,婚姻不仅是两性个体的结合,也是两个联姻家庭背后社会关系的结合。婚姻中的择偶会同时受到了社会结构的制约以及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和谁结婚”的背后看似是个体自主的选择,实际上反映了不同群体间婚姻地位配对的规律。(参见往期推送)


同时,婚姻也是个体实现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之一。虽然传统观念认为这一途径多适用于女性,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男性也同样通过婚姻实现了向上流动。因此,择偶过程中对家庭背景的考量,已成为现实婚姻策略中重要的部分。


有许多研究关注了婚姻模式中家庭背景的匹配,并提出“同类婚”是人类婚姻匹配模式的主流。一个人在教育、社会经济地位、家庭背景等方面的优势,可以转为婚姻市场中的资源优势,可以使之更快地找到更好的配偶。然而,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之余,许多个体对择偶对象家庭的考量也有可能存在其他偏好。如:是否有兄弟姐妹,在家中子女的排行等。虽然不同家庭结构和关系的确会对一个人在婚姻市场中的优势地位产生影响,却少有研究直接讨论择偶对象家庭特征的偏好。最近发表在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的一项日本相亲研究关注了这一议题。



研究简介


由于日本结婚率的逐年下降,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上的相亲服务来寻求结婚伴侣。yu和hertog的这项研究正是通过日本相亲网站的约会数据来探讨日本人择偶时对潜在伴侣家庭属性的偏好。


相亲网站在会员注册时会对其进行长达2个小时的面访,从而了解会员真实的条件和择偶的倾向。网站所记录的会员信息包括三个方面:1.身高、体重、视力、健康、婚姻和生育史等人口特征;2.职业身份、教育程度、经济收入等身份信息;3.家庭结构、家庭关系、生活安排和家族史等家庭背景情况。


所有的信息都要求会员提供相应的文件材料和家庭登记册作为证明,以保证网站数据的真实准确。此外,网站还会记录会员对潜在伴侣的职业、收入、身体特征、户籍信息的偏好。


借助于这类相亲网站,会员们可以迅速了解其他会员的上述信息,并向心仪的对象发送约会邀请。而被邀请的人可以通过信息审核后决定接收或者拒绝。通过这些约会邀请以及对邀请的反应,研究者可以分析出是什么让一个人在婚姻市场中更具有吸引力。



谁是更理想的对象?


虽然外形条件、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背景是人们择偶时通常会考虑的因素,但在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上,yu和hertog的研究得出了另外一些有趣的结论:他们发现,人们可能会因为对配偶潜在的家庭照顾责任的担忧和排斥,形成对择偶对象家庭特征的偏好。一个人目前的家庭结构和关系预示着未来的家庭照顾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损害未来配偶的利益。因此人们在择偶时会避免这种潜在的风险,使得具备一些家庭属性的人可以在婚姻市场中成为更理想的对象。


1.有兄弟的


日本社会历来注重代际互动,其传统文化也十分强调家庭成员间的责任和义务。在这种文化下,家庭成员间通常有着根深蒂固的责任关系,子代被要求与年迈的父母同住并提供照顾。虽然在现代化的冲击下日本这一传统已逐渐衰微,但大多数父母仍然希望子女能在他们年老时给予照顾与支持。可是日本年轻世代对此却持有矛盾的态度,尤其是日本女性更不希望与公婆同住。


实际上,也并不是所有孩子在赡养父母上都必须承担同样的责任。和大多数东亚文化类似,日本的传统文化更期望儿子和儿媳妇(而不是女儿)来照顾年迈的父母。因此,如果家中有兄弟的话,兄弟们之间就可以分担父母的赡养责任。这就使得人们在择偶时更倾向于那些有兄弟一同分担照顾父母的责任、赡养压力不那么大的人。


2.非独生子,非长子


相比之下,独生子可能不够理想了,因为他们没有兄弟姐妹来分担赡养老人的负担。在日本父系家庭的规范下,已婚女性很少与自己的父母同住,即使是独生女也是如此。而独生子却面临着与年迈父母一同生活的社会期望,因此独生子女的身份属性对于男性吸引力的削弱作用比之对于女性更甚。另外,日本人还对独生子女存在刻板印象,认为独生子女通常是娇生惯养和自私自利的,这种不利的人格特质在日本这样的集体主义社会中尤其不受欢迎。


与独生子类似,长子也面临着同样的赡养压力。日本一直实行的是长子继承制,因此长子在拥有继承父母财产权力的同时,也被认为应在父母赡养上负担最大的责任。如果长子继承父母财力的诱惑超过了对父母的照顾责任,那么这些人反而会增加在婚姻市场中的优势。在当今的日本,预期寿命的增长使得老年人不太可能会储蓄大额遗产,因此子女的继承份额并不会太理想,并且继承时间也会变得相当晚。这两种情况都会削弱人们对潜在伴侣未来遗产的期望。


3.原生家庭规模不要太大


独生子女家庭反映的是家庭养老的一个极端,这种家庭结构之所以在婚姻市场中不受欢迎,是因为对老人的赡养义务全部落在唯一的孩子身上,而这种义务会转嫁给未来配偶。所以人们倾向于选择那些有更多兄弟姐妹的人成为配偶,从而分散在未来老人赡养方面的风险。


然而现实情况中,出生于孩子众多的大规模家庭的人也没有想象中受人欢迎。人口众多的大家庭通常被认为是更传统、更保守的,父母更容易干涉子女,更容易强加于自己的期望于子女身上。这类父母会更强烈地期望他们的儿子和儿媳妇能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和养老。正是这种对大规模家庭的刻板印象,造成人们在择偶时会尽量避免那些来自于大规模家庭的人,而选择来自于小规模家庭的人。


4.父母双全但不与之同住


在日本,老年人的日常照料主要还是依靠配偶间的相互支持,只有丧偶的老年人才需要更多地依靠他们的孩子。因此,人们择偶时便更倾向那些父母都在世的潜在伴侣,从而避免自己在未来的婚姻中需要支出大额的时间精力来照顾老人。


与此同时,那些不与父母同住的年轻人也更受欢迎。这首先是因为独居的人各方面都要比那些留在父母身边的人更有能力,拥有更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其次是因为当前的居住模式预示着未来的生活安排,日本年轻人已经越来越倾向于在婚后保持夫妻间的亲密关系,而不希望父母来打扰他们。考虑到已婚女性通常也并不与父母同住,因此独立生活更可能会提升择偶过程中男性的吸引力。


5.不要婚史,不要孩子


有过婚史的人在婚姻市场中的吸引力会大打折扣,这一方面是因为那些有过离婚经历的人会通常被认为对婚姻制度不那么忠诚,会成为更有风险的伴侣;另一方面是因为结过婚的人很有可能与前任育有子女,而这会给未来伴侣带来额外的照顾负担。如果离婚,日本女性通常在离婚后会得到孩子的完全监护权,因此相比于男性,有过婚史和生育有孩子会更加削弱女性在婚姻市场中的吸引力。



家庭结构特征会影响一个人的择偶偏好吗?


婚姻匹配的同质性理论认为,我们在寻找配偶时都更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建立关系。那么在婚姻市场中,那些具有不受欢迎的家庭结构特征的人理论上应该会更倾向于寻找相似家庭结构特征的配偶,或者至少不会刻意避免这些因素。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当人们在择偶时,不管自己的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如何,他们总是更喜欢向那些有着较少的家庭照顾义务或没有负面刻板影响的人发出约会邀请。尽管以往的研究证据表明,具有相似家庭背景的人更容易缔结婚姻,但是当择偶具体化为个体偏好时,另一个竞争模型开始显现出作用。所有个体在婚姻市场中都更想挑选具有更多有利特质的伴侣,如高收入潜力和外在吸引。


因此,即使自身具有一些不理想的家庭属性,但这并不会减少他们从潜在配偶的可选范围中选择条件更好、更理想的个体约会的倾向。


这项研究的实证结果也表明,虽然与具有理想家庭属性的人相比,那些具有不理想家庭属性的人更有可能选择类似的不理想家庭属性的人。但是就这类群体自身而言,他们却更容易接受理想家庭属性的人的约会邀请。他们对理想配偶的偏好仍然要大于对于不理想配偶的偏好。


结 语


yu和hertog的这项研究的贡献在于,它跳脱出以往仅仅关注家庭背景中阶层地位因素的匹配,而将分析的触角延伸到更细微的家庭属性当中。而这将人们择偶过程中的婚姻策略展现得更加生动和丰富。


研究的结论虽然是针对当前日本年轻人的择偶过程,但这些对家庭特征在择偶过程中所扮演角色的分析,对于其他重视家族交流和血缘关系的亚洲社会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


对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的偏好确实存在于择偶过程之中,这些偏好一方面来自于对某些特点家庭属性群体的负面刻板印象,但更重要的是由于人们在择偶时对未来潜在照顾义务的担忧和排斥,从而做出更趋利的选择。


但是这种婚姻策略却有可能会加剧家庭医疗负担的不平等程度,导致公民福利异质性的增加。因此需要政府来制定政策,将照顾老人的责任从家庭转移到社会,以解决这一差距。从家庭中缓解老人照顾的负担,可以消除部分阻碍单身人士寻找婚姻伴侣的障碍,从而一定程度上有望提高目前一些亚洲社会较低的生育率。


参考文献:


①yu w h, hertog e. family characteristics and mate selection: evidence from computer-assisted dating in japan: family attributes and mate selection in japan[j]. journal of marriage & family, 2018(4).


②kalmijn m. intermarriage and homogamy: causes, patterns, trends[j].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1998, 24(24):395-421.


③blossfeld h p. educational assortative marriage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2009, 35(1):513-530.




曾迪洋


南京财经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制版编辑 | 杨枭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知识分子是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