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村的创业幸福指数高,且听他们如何说?-ag凯发真人

  这个村的创业幸福指数高,且听他们如何说?-ag凯发真人

这个村的创业幸福指数高,且听他们如何说?

2018/02/04
导读
苏州已成为中国新药研发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

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一隅


撰文 | 叶水送 

责编 | 程    莉



2007年,对于几乎没有医药工业基础的苏州来说,想在生物医药领域有一番作为,简直有些难以置信。但如今的苏州,已和上海、北京并列,成为中国新药研发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


事实上,当时国内大力扶持生物产业的城市并不只有苏州,很多大城市都在建生物产业园,为何苏州会脱颖而出?


《知识分子》与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注:原名苏州生物纳米园,biobay)不同公司的管理者对话,希望一窥biobay获得初步成功的主要原因,为当下国内建设生物产业园区提供建设性意见。


建立之初并不容易


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建立之初仅有32家企业,如今已经发展到500余家。未来5年,企业数量将会在这个基础上翻两番,达到1500家。行业分布将从新药研发、医疗器械再到体外诊断全方位发展。至于当初在这里创业,是怎样的一个情形?


陈杰(元生创投创始合伙人)


寒门出贵子,苏州的基础条件并不占优。作为一个二线城市,能够在医药领域走到全国前列,本身就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


姬云(科贝生物总经理)


苏州当时的gdp很高,但也面临转型的压力,政府想在创新以及生物医药领域有所作为,当时招商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毕万里(新海生物创始人)


回国后,我分别去了大连、广州以及深圳。为何来苏州呢?因为biobay做得很专业,它是一个生物医药的专业园,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包括从科研到人才上的支持,而且是一个务实和长期的支持。虽然很多地方在你进来时,给你一大笔资金,但(biobay)这种长期的支持更重要。


姬云科贝生物总经理


好的企业在苏州、在这里都能够融到钱。


如何筛选好的项目?


去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进行医药改革,生物医药迎来了历史发展的机遇。新药研发的时代洪流滚滚向前,但泥沙俱下,如何从中众多的项目中筛选出优质的项目,可能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biobay当时是怎么做的?


庞俊勇(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总经理)


通过引入市场化的基金,在园区建立之初就筛选出一批好项目,为biobay接下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5年前,苏州一个1类新药都没有,5年间,biobay集聚了60位“国家千人”学者,他们的创业项目都很优秀。


陈杰(元生创投创始合伙人)


biobay作为园区经营方,做投资有很多优势,但在某些方面运行起来没有基金高效,在项目管理、退出等一系列事情上,可能也没有投资机构更加专业,所以后来园区跟我们一起组建了一个基金。


杜争鸣百济神州高级副总裁


政府和资本的引导对行业发展很重要。目前,中国的投资公司非常注重资金的投入。而成熟的国际投资公司不只是资金投入,同时也注重人才、关键技术以及企业管理的投入。biobay园区对优秀项目的支持,远不止在资金层面,同时非常注重人才环境,学术环境和行业的集聚效应。


创新公司的“生存”策略


对一家新创的企业来说,是应该拥有多个产品管线,降低风险,还是专注于某一个特定领域,做精做深?是急于建立市场销售渠道,获得现金流,还是稳扎稳打强化基础建设和技术含量,稳步向前发展?


毕万里(新海生物创始人)


很多时候,大家都是忙着摘果子,而不去做好基础、打好基础。新海生物的情况比较特殊,一开始没有生存压力,所以将工作重心放在研发上,因此我们静下心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目前,很多初创公司由于生存压力,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要进入市场,求得生存。事实上,初创公司千万不能以薄利多销来打开市场,而应以特点和服务赢得市场。


杜争鸣百济神州高级副总裁


每个公司有不同的发展领域,与公司制定的策略和想法有关。如果是专注特定的领域,它们可能会做得更加深入。


创新公司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人才始终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目前,biobay汇聚了60位生物医药领域的“国家千人计划”学者,但一个良好的创业生态环境,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人才梯度,从高层次人才到基层人才。biobay是否已经建好了人才梯度?是否应对了未来企业发展对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值得一提的是,biobay附近汇集了当地高等院校及研究所,它们培养的人才能否顺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毕万里(新海生物创始人)


生物医药领域需要应用和创新兼备的人才,这种需求不是现有的教育体系所看好的,相比而言,做成品、做研发的人才更稀缺。我们的技术都强调应用,而没有在树根和树干部分打好基础。当下的教育体制压制了他们的创新,考核体制让创新变得困难。另外,我们缺乏一个工业的体系培养人才,硅谷有人才、有资金,还有产业链。它的上下游都可以找到人,需要什么,就有人过来。


陈杰(元生创投创始合伙人)


未来5年,(biobay里面的公司)应吸引销售人才和管理人才。biobay的科学家创业是社会上的一个缩影,也是一个先进代表,目前,他们遇到的问题,怎么管理、怎么销售,对很多企业家来说还有挑战。


如何看待科学家创业



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拜杜法案》(bayh dole act)极大地推动了高科技领域的创新,它允许私人部门享有联邦资助科研成果的专利权,激活了科学家创新的热情。最近,我国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法规,高校、科研工作者成为成果产生以及转化的主体,它是否会带来新的一轮产业发展?在高校中,科学家创业有怎样的特点,以及会出现哪些问题?


姬云(科贝生物总经理)


科学家由好奇心来驱使,有很多想法,有时不会将目光聚焦在某一具体领域,而企业家则更加务实或者说善于冒险,他们可根据科学家提供的线索,将其变成现实,实现产业化。简而言之,创新容易,创业难,科学家有技术,但缺资金,缺管理。对于一个人来说,很难把这两个方面同时做好,一般来说是科学家和企业家进行合作。


陈杰(元生创投创始合伙人)


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的科学家创业成功率高,而且是高得有些离谱。北京有那么多高校和研究机构,但成功比例低。科学家对技术和产品很深入,但对后期的营销会比较薄弱,我们以及biobay也看到创始人的不足,给他们很多支持和帮助,他们也摆正心态,接受并弥补这些不足。


如何看待当下的中国创新


在制药工业领域,很多人表示,中国新药研发的春天已经到来,但中国能否在这轮利好的新政刺激下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能否在医药领域做出引领性的、具有开创性的工作?


毕万里(新海生物创始人)


中国有一家做arms-pcr的公司,罗氏也在做arms-pcr,但它们的做法完全不同,罗氏有专门为arms-pcr做的酶、引物,通过10几个专利保护对它们进行保护,中国公司则没有,使用通用的酶和引物。这就像是它们在赛车时,一个是开着f1赛车,另一个则开普通的汽车,比赛结果可想而知。


杜争鸣(百济神州高级副总裁)


中国很多企业都喜欢扎堆做同样的事情,一哄而起,然后到最后进行相互拼杀。从药品研发来讲,这或许是好事情,因为总有公司的优秀产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这对患者来说也是好事情,可以用到最好的产品。但对于因跟风和扎堆而项目失败的制药企业来说,就不是好事了。大量投资会打水漂。在生物医药领域,希望国家能够通过投资来引导形成一个互补的局面。


制版编辑: 核桃林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知识分子是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