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紧了给你松松”,拉扯过的皮肤,为什么会变型? | 一周科技-ag凯发真人

  “皮紧了给你松松”,拉扯过的皮肤,为什么会变型? | 一周科技-ag凯发真人

“皮紧了给你松松”,拉扯过的皮肤,为什么会变型? | 一周科技

2020/08/14
导读
跟踪前沿进展,掌握最新动态一手掌握一周重大科技新闻。

跟踪前沿进展,掌握最新动态
一手掌握一周重大科技新闻


撰文 | 蛋炒饭    杨 枭    王 烁

责编 | yuki酱


●           ●           


1


人类小脑并不“小”,完全展开可达1米


图片来源:pixabay

通常,我们认为小脑的体积和表面积远小于大脑。但近日,来自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研究团队研究发现:人类的小脑并没有那么 “小”。该团队使用一台超高场9.4-t的磁共振扫描仪扫描了一个女性的小脑标本,并用自己开发的一款软件(freesurfer)使小脑皮层可视化达到单叶水平。经过计算,研究者发现小脑皮质的表面比大脑皮质折叠更紧密。完全展开的小脑可形成一个宽约10厘米,长约1米的奇怪窄条,总收缩校正表面积为1590 cm2,相当于人类大脑新皮层总表面积的78%,超出了预期和先前报道的数值。相比之下,猕猴小脑皮质校正表面积约占其新皮层总表面积的33%。这表明小脑在人类独特行为和认知的进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文章链接:

https://www.pnas.org/cgi/doi/10.1073/pnas.2002896117


2


一亿年前的蚂蚁牙,居然长这样!  


如果你曾经被蚂蚁咬过,是否对它那两颗强大有力的 “牙”(其实是蚂蚁的下颌骨)记忆犹新?近日,科学家在一颗距今9900万年的琥珀中发现了已知最古老的蚂蚁:地狱蚂蚁haidomyrmecine和它的猎物—— 一只蟑螂的幼虫caputoraptor elegans,现已灭绝),这只蚂蚁牢牢地将蟑螂的脖子固定在它的两个尖 “牙” 和头部的突起的 “角” 之间。科学家据此推测,地狱蚂蚁能够依靠上下移动下颌骨来 “勒住” 猎物,而现代蚂蚁则依靠水平移动下颌骨来抓取猎物。这颗琥珀不仅清晰地向我们展示了白垩纪时期地狱蚂蚁的身体特征,也还原了一幅生动的史前捕猎现场。

 

图片与文章链接:

https://www.cell.com/current-biology/fulltext/s0960-9822(20)31000-9


3


双焦隐形眼镜或可改善青少年近视 


图片来源:pixabay

现在的很多孩子户外活动少,也更易患上近视8月11日发表在 jama 的新研究或为矫正近视提供新的思路。在对近300名儿童进行为期三年的临床试验后,研究人员发现,与单隐形眼镜相比,双焦隐形眼镜可使近视的恶化速率减缓43%。原因在于,这些多焦隐形眼镜会随着眼睛的移动而移动,并在视网膜前提供比普通眼镜更多的焦点,还能解决部分孩子因佩戴框架眼镜伤自尊的问题。也就是说,双焦隐形眼镜或许将不再仅仅是老年眼的专利。

 

文章链接: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article-abstract/2769263


4


就成分来说,鳄鱼的眼泪其实和人类差不多 


图片来源:pixabay

对于大多数动物而言,眼泪并不意味着表达悲伤,而是更好地保护眼睛,就像人们常常提到的 “鳄鱼的眼泪”。长期以来,研究人员只研究了部分哺乳动物的眼泪。最近,发表在 frontiers in veterinary science 的一项新研究分析了鸟类和爬行动物的眼泪,结果发现:虽然鸟类和爬行动物产生泪水的组织结构各不相同,但泪水中一些电解质的浓度与人类的相似,只是晶体结构的组织方式不同,以适应它们所处的环境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对于理解进化和适应过程至关重要,并有助于我们发现治疗眼科的药物新分子。

 

文章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vets.2020.00574/full


5


“皮紧了给你松松”,拉扯过的皮肤,为什么会变型? 


图片来源:yuki

“皮又紧了?我来给你松松皮”…… 不少熊孩子小时候都收到过来自长辈的各种 “松皮预警”。这并不只是一句口头威胁,而是会带来实际效应—— 不管外力还是体内组织生长我们皮肤在受到各种拉扯的时候,都会产生相应的变形。而这种特性也早用于手术治疗一些天生缺陷。但是为何会产生这种现象?其背后的机理直到最近才揭晓。来自比利时的科研团队在小鼠皮下植入充气凝胶来拉扯小鼠的皮肤,发现小鼠皮肤受到拉扯后,表皮细胞排列发生改变,通过增大体积来应对拉力当拉力持续,表皮细胞会进行分裂以扩张。研究人员进一步进行了相关基因通路的研究,发现 mal 和 yap 通路在促进表皮生长方面至关重要。

 

文章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2158-y


6


戴上这种手表,医生就不用总抽我的血了 


图片来源:pixabay

一般来说,由于个体差异,每个人对于不同药物代谢和吸收水平也是不一样如果医生开药想做到个性化定制精准化送药,就需要实时了解患者体内的药物水平。怎么才能做到这点呢?要不在患者身上安个显示器?近期,美国的几位研究者真的实现了这个设想他们设计一种智能手表,这种设备通过用微电流刺激手腕产生汗液,然后分析汗液内的药物水平评估患者对药物的反应。这样技术的产生,是实现个性化医疗的重要一步,未来医生或许可以逐渐摆脱复杂的抽血化验,便捷地获取患者的各项数据情况

 

文章链接:

https://www.pnas.org/content/early/2020/07/22/2009979117


制版编辑 | 皮皮鱼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网站地图